和收废品的交朋友 两三百淘到民国珍贵医书

发布时间:2024-04-22 点击:65
远至清朝光绪年间客家孩童的帽子,近至上世纪50年代福建省地图、发黄的旧报纸、画着鲜艳花朵的结婚证书、毛边纸手写竖排的集体劳动合同、厦门各时期的公交车票、绣着毛泽东相的巨大棉布画,还有瓷器、客家儿童服装、古钱币等等,家住万寿路的王尚文淘到的宝贝可不少。
年过花甲的老王从中学时期就开始玩收藏了,每次去外地出差,他也不忘在当地交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,帮助他留意当地的宝贝。而在厦门,老王有一个寻觅藏品的人脉网,那就是收废品的人。
“因为有些要拆的老房子里,常常会有被遗弃的东西,搞不好就是家传宝,但主人不要,都当废品卖了。”老王说:“我和这些收废品的人交朋友,他们遇到什么旧物可以直接通知我,先发个彩信过来给我看看,如果我觉得满意,就去现场收。”
老王家那套民国时期出版的《皇汉医学丛书》便是从一个收废品的朋友那儿得来的。前些年的一天,老王接到收废品朋友的电话,说中山路附近一幢要拆的房子主人要卖一套旧医书,总共几十本,问老王要不要。看过彩信图片后,老王便骑自行车赶到中山路,他见精装本的医书虽然已被虫子蛀成“麻子脸”,但里面印刷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,图文并茂,几十本书的内容涵盖了汉方医学的几十个科目,很全面,他立马心动了。
“朋友说,那家主人原来是老中医,本来要把书留给孩子,但他孩子不要,就都卖了。”老王请朋友吃了顿饭,再送上一条烟,仅仅花了两三百元便将此这书收入囊中。
最让老王引以为傲的藏品要数那张1939年11月13日出版的《闽西日报》了。a2大小的报纸保存得很完整,虽然已经发黄,但报纸内容还很清晰。“2006年,《厦门晚报》办了一个‘老报展’活动,请来了北京世纪阅报馆馆长李先生,他是专门收藏老报纸的,当时我去参加活动时带了几张报纸,他看了这张《闽西日报》之后,拿很多报纸要跟我换。”老王说:“李馆长说,这张报纸是用棉纸做的,保存得这么完整很少见,非常珍贵。”不过,最终老王还是没舍得换。
老王笑着说,玩收藏最大的乐趣就是可以从藏品中学到很多历史知识,“到处跑去寻觅藏品也能锻炼身体”。


北京垃圾强制分类开始实施,所有主干道不再设废品回收站点!
中国轮胎回收利用产业缺乏规范
合肥“拾荒主席”:捡废品就像每天去上班
重庆市政委:主城明年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
青岛:半岛都市报社废旧物资回收招标公告
回收再生资源有什么好处?
拉萨20个废品回收站或年底建成
废品回收价格大跌